对话美国公益慈善咨询师
发布时间: 2015-09-08 浏览次数: 15
 
作者:何莉君   来源:善与志

 

    美国的慈善行业的职业化发展,尤其在近三十年来的发展中,与专业的公益慈善咨询师密不可分。公益慈善咨询师有些是为高净值个人和家庭提供慈善顾问,有些为基金会和非营利组织提供战略规划、理事治理、项目策划和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筹资等组织内部和外部管理的各种专业服务。在资源越多,市场竞争越激烈的地方,公益慈善咨询师的作用就越凸显。才来纽约三个月,就有幸认识了一些专业的公益慈善顾问。他们的专业和知识背景是怎样的? 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对行业的贡献是什么?行业有哪些挑战? 带着这些问题,我和职业公益慈善顾问薇薇安-霍克斯特(Vivien Hoexter) 相约在曼哈顿的上东区进行了深入的午餐交流。

 

    何:请您分享一下您的职业发展背景,是如何进入公益慈善咨询领域的?

 

    薇薇安:好的。 我本科在耶鲁大学读历史学,然后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读MBA, 之后在市场营销领域工作了十年,而且做的还不错。但是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很在乎我们的产品是否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所以我后来决定进入了非营利行业,因为80、90年代,社会企业、企业社会责任这些尚未流行, 很难找到一个有社会使命的企业。我对妇女和饥饿问题比较感兴趣,后来结识了一个叫做“饥饿项目” (Hunger Project) 的非营利机构,这个机构致力于消除慢性而持久的贫困,我在这个机构担任筹款主任,一边学一边做,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知识。之后在一个高中生国际教育交换生的非营利机构担任8年副总裁,在格尔达俱乐部(Gilda’s Club)担任总裁。格尔达俱乐部是喜剧明星格尔达 雷德娜(Gilder Radner)建立并以其命名,专门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服务的非营利机构。该机构和另外一个机构合并,搬出了纽约市区。我还在大学从事过筹款工作。2011年,受一位职业经理人教练朋友的鼓励,我创办了自己的公益慈善咨询公司,主要为非营利组织和基金会提供战略规划、筹款、 理事发展和培训等服务。今年,我会和另一为资深职业筹款师合伙创建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更多的服务。

 

    何:请您具体讲讲您的服务内容和对象?

 

    薇薇安:我有一次在摩根大通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希腊客户。他是“遗产保护行动”(Initiative for Heritage Conservation)的创始主席。这个非营利机构旨在为从事遗产保护的经理提供培训和发展,但是这些遗产保护工作者一般都是考古学、人类学、或历史学的专业背景,缺乏筹款、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等专业知识。我和我的团队帮助这个希腊的慈善机构在美国建立了分支机构,构建了理事团队,并帮助分会寻找有价值的捐赠者,这其中包括一些大型的美国企业捐赠者。

 

    何:您觉得为什么非营利机构需要引入咨询师?

 

    薇薇安:以战略规划为例。非营利机构的战略需要多元的视角,考虑其多元利益相关方的各种需求。咨询师可以提供一个外部的视角。而且战略规划是一个很重要而且繁琐的工作,需要组织的专才来执行,但是有些非营利机构并没有这样的人才,咨询师可以作为一个外部引入的专家来帮助机构进行战略规划。其次,咨询师能够为机构带来足够的战略规划工具,帮助组织达到想要完成的目标,而且有时咨询师作为一个中立的“外人”,可以使组织人员专注内容,避免机构内部的部门博弈,从而使目标达成更有效率。

 

    何:您如何看待公益慈善机构咨询行业的挑战和前景?

 

    薇薇安:先说挑战。第一,这个行业受经济环境影响很大。如果经济不好,机构营收和捐赠下降,非营利机构会减少对外部咨询师的雇用。第二,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有时一个项目,会有十几个咨询公司竞标。第三,总的说来,公益慈善组织, 不像公司,缺乏一种使用外部专业咨询公司的文化。公益慈善咨询行业依然是有很大前景的。目前美国大约有150万个非营利组织,大约1000人从事公益慈善的咨询,随着这个行业的职业化程度增加,还有很大前景和空间。而且在欧洲绝大部分国家以及亚非拉美的新兴国家,非营利行业作为新兴力量,正处于迅猛发展之势。公益慈善的咨询师对这个行业发展的职业化和可持续性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何:您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话?

 

    薇薇安:我进入公益慈善行业,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且在过去25年间目睹了这个行业的急剧变化和发展。我希望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先锋,在全球的公益慈善领域留下一些影响, 为以后的非营利机构职业人士树立好榜样。

 

    作者:何莉君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慈善学博士纽约佩斯大学非营利管理助理教授《南方日报》等专栏作者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上海奉贤区海泉路100号 邮编:201418 电话:021-64941200
Copyright©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