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最近参加了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社会创新、互联网+、公益创投……这些词被谈得红红火火,传说中“天使”满天飞,作为NGO或向社企转型的公益机构,有什么办法可以抓住“天使”呢?
下面,小编将分享会场上有关社会价值投资的内容:
社会影响力投资是什么?
UnitedNationsSocialEnterpriseFacility全球董事DavidGalipeau表示,过去的投资纯粹追逐利益,现在把社会价值融合其中了,这个冲击,这个影响力就是社会的影响力,现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变化非常明显。
南都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彭艳妮分享了一个对社会企业和社会投资的一界定,设置一个光谱,最左端是社会影响力,最右端是经济回报,那么相对应的最左边是传统的NGO,主要追求社会影响力,最右边是企业,追求经济回报,中间越来越多模糊地带,是公益和商业的结合。

她的观点是偏公益创投阶段,投早期的比较少,现在有些投资基金,都是金额比较大,然后选择财务表现、社会影响力各方面都很好来投资。不过,南都基金会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专注于前端的,从去年开始探索无息贷款的模式。针对NGO向社会企业转型且比较偏NGO的机构,开设了南都社会企业自我突破奖。
天使投资会选怎样的机构?

育公益创投联合创始人张红岩:
“我们经常说好主意不值钱,中国有太多聪明人,太多好主意,关键是把好主意落地的人是关键因素,我们找投资项目的时候,更多找到合适的人。见到一个人,一般问,这个事我们理解了,但是你到底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这个事怎么起来的?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希望看到这个人做这个事背后的原因。”
乐平公益基金会SVP项目总干事王晶晶:
“看它有没有相对成熟的团队,它的项目框架是不是它的目标符合,这个CEO是否OPEN,治理是否完善,找到这类机构在中国不是特别多,所以我们意识到一件事,当我们在选的时候,我们还是看它的潜力有多大,这个潜力有时候局限于团队的成长速度,有时候局限于这个问题的难度。有些机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庞大的系统,所以我们也会看整个项目的设计和解决社会问题当中的联系,这个项目本身是不是有一个潜力去规模化复制,那我们会看这几个方面最终来决定这个机构愿不愿意长期的陪伴着去支持它,以至于他解决社会问题可以变得相对有系统和大范围的解决。”
如何评估社会影响力?
据了解,多数项目的评估都是由资助方开展的,主要是对项目进行“检收”,与会嘉宾则指出,这种评估思维需要改进,最重要的评估是自我评估。
香港社会效益分析师学会的创办人阮耀启表示,影响力评估更好的用途应该是内部使用,重点不是证明效益,而重点是改进效益。他认为做评估主要目的不是得出被评估方做得好不好,而是希望被评估方能通过评估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我们的目的,不单单的要证明我们的效益,还要不断的推动做评估改进我们的效益。寻找优化项目达到更好的效果的目标是更重要的。”

福特基金会的高级官员何进曾做过几百个项目评估,但他直言中国的评估做得不好,“第一个是做得少,第二个是少的基础上做的不好,不好在三个方面体现,评估应该最重要的是自己评,第二个是他评,当然第三方也不可少,自评走过场,他评拉关系,第三方评估非常少,因为我们缺少这种机构,也缺这种能力。”
他认为,评估做得不好,问题在于评估的开展不是主动真心想做,为了自我进步去做,而是受了外部压力才做,此外,大家关注到的问题主要在“缺人缺钱缺方法”上,却忽略了共识和规则的缺乏。“共识重要在哪,为什么重要,为什么你要做(评估),为什么大家都要做(评估),我觉得缺乏对共识的讨论,规则就更缺了。”

精彩Q&A
Q:国内很多评估背后都是政府推动的,在评估这方面,公权力的介入太深?
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这里面我有发言权,评估应该是独立第三方来做,不应该政府来做。我原来是民政部基金会评估委员会的副主任,由于在评估过程中对某些非要给他五星的,我是坚决反对,而且是写了后果如何如何,自从那次之后,再也不会让我参加他们的评估了,我这个副主任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了,因为它受到某些人的影响,让他一定要给他五星,他就非给不可,所以这个事不应该是政府干的,应该有第三方,它的公正不公正,由社会来评价它,由政府来监督它,这样才是有价值的。
Q:项目要投资多少钱,是怎样算的呢?
丁靖怡(LGT公益创投基金会中国区负责人):其实我看了几百家机构,很多人上来就问我,说我们最多可以给他们多少钱,或者是可以支持他们多少钱,我说这个问题不是你问我,而是我该问你,你作为机构,应该知道自己未来3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了要达到这个目标,不管是经济指标,还是影响力指标,可以帮助到多少人,肯定会有你的商业计划,但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达到这个指标,可以细化下来说为了达到这个指标,要多招一个团队的人,或者是需要采购设备,或者是需要花这个钱,那个钱的投入,把这些投入加总起来,才知道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多少钱。
所以作为投资人来说,我评估这家机构,给你一百万,还是五万,不是看到你的影响力这个比那个好了,或者是这个比那个差了,不是这样评估的,而是从企业本身的目标和需求出发,来决定你需要的资金量。
Q:公益投资人与公益机构的关系?
王晶晶(乐平公益基金会SVP项目总干事):我的项目公益投资的原则是,作为投资人,是一种深度参与,你必须了解它运营的情况,要尊重这个CEO的想法,真的以他所想为想。更重要这里面一点是耐心,因为社会创投更强调是耐心资本,所谓耐心是你必须要妥协你自己的原则,去放掉你自己的某种价值观,深耕发现这个机构的价值,而且给予这个机构成长足够的耐心,这个耐心不是一年两年,甚至是五年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