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2014最创新公益奖揭晓
发布时间: 2015-01-14 浏览次数: 46
北京晨报2014最创新公益奖揭晓
 
来源:北京晨报网

    2014最创新公益奖

  1,扶贫基金会:善行者,一百公里改变人生

  2,老牛基金会:中国家族基金会的先锋

  3,新浪微博:微公益,公益热点传播推手

  4,众筹网:草根公益的催化剂

  5,基金会中心网:大数据缝起中国慈善“透明口袋”

  6,友成基金会:给企业新公益提供解决方案

  7,微信:公益成为一种社交的意义

  8,网友:温暖的公益只需一个笑脸

 

公益就像青花瓷

 

  这份榜单,是我们对2014中国公益事业生长的记忆。

  这一年,理智与情感碰撞,欢呼与质疑交织。我们在众生喧哗中,截取这些动人的片断。

  公益界耐心地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慈善立法大讨论,“秩序”与“权利”的互相论证,是为了让善意与爱心自由绽放;公益资本成为炙手可热的词汇,新的财富管理方式讲究的是,不止经济回报也要为社会带来福祉。

  企业家们的慈善之路上一次又一次迎来冷言热语,标哥的“世界首善”自然是一场闹剧,潘石屹的哈佛捐赠也引来不少非议,慈善无国界,但走出国门做慈善的方法论还需进一步论证。

  企业家的最高境界是慈善家,邵逸夫因此很难超越。普通人的慈善方法论也要与时俱进。马航失联时,慈济志工们跪地的画面令人感动,孤儿杨六斤如何恰当地使用巨额捐款则令人感叹,红会的救赎仍是赵白鸽完成不了的难题。

  与此同时,人们却在忙于为一场又一场的爱心运动点赞,从席卷全世界的冰桶挑战到占领朋友圈的微笑传递,温暖的轻公益只需付出一桶冰水或一个笑脸。

  众生喧哗中,我们再捡拾一些挺拔的身影,他们是2014中国公益事业的优等生。

  他们致力于创新的公益,使得公益以千万种可能降临于你我身边,使得公益向更高效、更透明、更便捷出发,赢得更大的信任和支持。

  他们用心深耕于公益,朴素大方的雪中送炭和得体的精神关注,饱含深情,得以推动社会风尚进化,深深浅浅地改变公益改变生活。

  他们是美丽的青花瓷,有着中国式的风度,也如公益之心,易碎却又隽永。

  当然,小小的榜单盛不下所有优等生。这一年,理性公益观茁壮生长,公益不再是道德的祭坛,企业在这里寻求多赢,他们的商业智慧,有时也是解决公共问题的钥匙。

2014最创新公益奖(上)

 

   善行者,一百公里改变人生

  扶贫基金会

  100公里有多远?相当于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42小时穿越漫漫长夜的行走;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挑战。在2014年,这成为一段可以用爱丈量的距离。

  “善行者”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公益和健康相结合的大型户外公益徒步活动,也是中国内地首个百公里公益徒步活动。参与者4人组成一队,日夜兼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50公里或100公里徒步挑战,募款助力贫困地区儿童全面发展。

  每一步都会带来改变。它们是数字:2014年,累计1044支队伍4176人报名“善行者”,9102人次参与捐赠,筹集善款超过180万元,25家企业为活动提供物资及服务支持,百度搜索超过126万条;它们是观念:将线下的100公里徒步实施和线上的传播进行有效结合,让公众将“健康生活”当成一种习惯,而不用悲情和眼泪打动人;还有那些可能被改变的人生:2014年,“善行者”为贵州威宁县贫困小学校修建了20个爱心厨房,送去了爱心包裹,近万名小学生受益。

  当健康公益成为习惯,“善行者”们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念传递给他人,也同样留给了自己。

  中国家族基金会的先锋

  老牛基金会

  低调运行十年,鲜少在媒体发声。153个公益慈善项目,超过8亿元的公益支出,累计与129家机构、组织及个人合作,足迹遍及中国29个省区市,美国、法国、加拿大、非洲部分地区也有它的身影。这是老牛基金会成立十年来的“成绩单”。

  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家族基金会,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家族基金会之一。它借鉴国外经验,用慈善信托的方式,进行公益资产的保值增值。它的运作模式为中国的家族基金会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它的行事风格让圈内人感叹。十年来,它一如既往地低调着,像一头倔强的牛,勤奋地做事。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环境保护领域,老牛基金会推进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与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合作开展中国湿地保护项目等;在文化教育领域,引进欧美先进体验式教育模式,在国内建立儿童探索博物馆项目;在行业推动领域,支持“中国慈善论坛”项目,发起“首届东西方慈善论坛”项目等,促进国际慈善交流合作;同时,在医疗卫生和救灾帮困领域,开展老牛阳光助行(残疾人假肢装配)、老牛桥(便民桥)等公益慈善项目。年度公益支出1.86亿元。

  微公益,公益热点传播推手

  新浪微博

  一份免费午餐,让万千贫困学子不再饿着肚子上课。一场微博打拐,唤醒了公民对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热忱。一套防寒冲锋衣裤,不仅温暖了贫困地区孩子的身体,还承载着满满的爱心。一次冰桶挑战,让大家意识到公益原来不全是悲情。这些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公益活动,不仅成就了邓飞、王凯等新一代的公益领军者,也拉开了全民公益的序幕。在这些公益项目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基于同一个互联网平台来发起、传播扩散,甚至进行募款,进而获得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这个平台,叫做微博。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已经有90个知名公益组织入驻微公益平台,发起公益项目15704个,超过400万爱心网友直接参与捐赠,累计筹集2.4亿的善款。不断增长的数据背后,微公益已经成为全民公益的直接推动平台。

  微博上日趋提升的民众对公益的关注度,让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意识到,利用微博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微博低门槛、口碑效应和快速传播的特点,将可以大大推动中国慈善公益理念的快速普及。而把这些思想应用于传统的公益慈善领域,将是对慈善公益的一个大幅度的创新。这种巨大的影响力,正在通过微公益平台,成为推动中国慈善公益的一股巨大力量。

  草根公益的催化剂

  众筹网

  2014年4月20日,邓飞组建的“孩子与自然”团队众筹项目上线。高达30万的筹款任务,仅仅用了7天就完成。一个有5位全职人员、100位图片拍摄和文字编辑等志愿者的自媒体团队,连接起年轻的城市父母和乡村的孩子。

  类似的故事在2014年的众筹网上不断上演着。这一年,是众筹快速发展的元年,众筹也成为草根公益的催化剂。

  在社交媒体、在线社区和微支付技术的帮助下,人们用极低的成本获得支持者,不仅能为自己的好点子集“赞”,更能把这种关注变成真金白银。

  公益领域同样追赶着“小即是美”的潮流。在众筹网目前上线的251个公益项目中,获得支持金额最多的项目,已经获得57万余元的筹款,参与这一项目的最低门槛仅为5元。

  在国内,众筹才刚刚起步,有统计显示网站公益众筹成功率在30%-40%左右。对于草根公益项目,对项目的筛选、规则的设计、传播推广等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随着百度、京东等巨头纷纷进入,众筹和公益的携手,仍然是新兴互联网金融中最有想象力、最有空间的领域。

 

2014最创新公益奖(下)

 

  大数据缝起慈善“透明口袋”

  基金会中心网

  公益是个玻璃瓶儿里的事业,信任来之不易。而透明是打消行业信任障碍最好的方式。

  2014年芦山地震一周年,“我的捐款去哪了”专题报告发布,完整披露219家基金会17亿善款的使用情况,几小时内,微博话题讨论超十万人。2014年末,《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地生根,把慈善事业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成为行业共识。其实早在5年前,这个基金会行业的平台组织就开始致力于行业的数据化和透明化,它叫做基金会中心网。

  公益圈往往容易重感性而轻数据。但比起因为同情而引发的一时怜悯,数据却能更持久理性地反映事件背后的真正需求。五年来,中国大陆登记注册的基金会的数量从1800家增长到4200家,资产从400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透明度从16%提高到90%。包括“冰桶挑战”、“梦想星搭档”、“社区英雄”、“免费午餐”等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公益项目通过基金会中心网向公众披露善款的使用情况。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表示:“数据是个好东西,认识数据的作用,接受数据的价值,实际上就是接受原则和规则。”

  给企业新公益提供解决方案

  友成基金会

  2014年9月19日,在第三届慈展会“社会价值投资国际研讨会”上,友成基金会推动的中国首个“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宣布发起。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社会价值投资”为企业家们的新公益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200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理念——影响力投资。资本也可以“善良”而有“耐心”,它帮助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同时也产生盈利。用可持续的盈利性商业投资实现应对社会挑战的公益目标,作为对慈善的补充。

  在中国,这样的理念也在传统的捐赠式的公益观中萌芽。2013年,友成基金会首次在国内提出社会价值投资。普惠、共享、可持续,政府、市场、社会在这场思想的传播中精诚合作。

  2014年,联盟的探索则让“理念”成为一种实践和行动。据介绍,未来联盟将着力促进资本关注和解决社会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和发展瓶颈问题,也为资本遴选具备社会、商业双重价值的项目及资源,其关注的重点领域包括教育、健康、环境、养老、公共安全和反贫困等,优先支持为这些领域公共服务体系提供解决方案的社会创新型企业。

  公益成为一种社交的意义

  微信

  为盲胞读书,为“熊猫血”捐款,为孩子捐赠一个书包。在微信的世界里,公益不再是单纯的一次捐赠,通过微信的关联,网友捐赠项目的动态,直接推送到指尖;通过手机在社交网络、朋友圈内发起捐款,将朋友与圈子连接起来,利用“圈子”的力量成倍放大公益的影响力。

  从2008年到2013年,5年时间,腾讯捐款平台捐款总额达1.5亿元,但到2014年,仅一年捐款量就达到1亿元,一年捐款人次超过500万,这正是微信、手机QQ、手机支付等移动互联网社交工具让公益门槛更低、更加便利的直观呈现。2014年已成为移动平台公益的重要节点。“网络时代,人人公益”因为腾讯公益和数以千万计的爱心网友变为现实。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一丹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公益组织,尤其是大型的公募基金会将不再是主导公益项目的中心,他们更多地成为服务网友需求的机构。在腾讯平台,每一个人除了可以便利地捐赠,更可以发起自己的公益项目。2014年腾讯乐捐平台1000余个公益项目,多数为个人项目。

  因为深知技术驱动造福社会的力量,腾讯基金会还在不断尝试探索技术与公益结合的前沿与可能。

  温暖的公益只需一个笑脸

  网友

  一个人的自拍是自恋?一群人的自拍却可以变成一场爱心运动。在2014年,除了旋风式的冰桶挑战,还有一场“点名”游戏,同样获得了年轻人们的青睐,占据了11月的朋友圈。

  “微笑挑战”,由感恩节而来,最初目的是“刷屏朋友圈,用微笑感恩身边所有人”,参与游戏的人只要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笑脸,附上文字“我接受大家的微笑挑战,让微笑传递下去。左边放上点你的人的照片,右边放上自己的照片,点十个人继续传递微笑。”并点名十个人完成挑战。

  “这世界就是一台照相机,所以请微笑吧”,荷兰雕塑上的这句话,在网络现实中有着同样融化冷漠的力量。比冰桶挑战门槛更低,你只需要一部手机,二三“损友”,就能够参与其中。

  这也不是什么精心策划的公益活动,由网友自发而来,微公益和嫣然天使基金的合作参与才为“这个纯大众娱乐的活动加入公益的元素”。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2014年度手机上值得记住的正能量?

  所以请微笑吧,这是社交媒体传播里的“新常态”。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上海奉贤区海泉路100号 邮编:201418 电话:021-64941200
Copyright©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